中国品牌为何热衷向“外”撒钱? 体育营销北京时间10月16日,联想官宣拿下国际足联(FIFA)最高级别的赞助类别,成为FIFA官方技术合作伙伴。根据合作协议,联想将在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国举办2026年FIFA世界杯,以及将在巴西举办的2027年FIFA女足世界杯,为FIFA提供涵盖AI创新、智能设备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技术。
根据2026美加墨世界杯官网显示,目前一共有14家赞助商(网页未增添联想标志),分为两个层级。FIFA官方合作伙伴为7家品牌,分别为沙特阿美、阿迪达斯、可口可乐、现代起亚、卡塔尔航空、VISA,以及新增的联想。FIFA赞助商也同样为7席,百威、美国银行、乐事、麦当劳、蒙牛、联合利华旗下多芬以及Verzion。
在2022卡塔尔世界杯上,我们见到了4家中国赞助商——万达、Vivo、蒙牛和海信。随着2026美加墨世界杯的临近,相信接下来还会有中国品牌的身影出现在赞助阵容当中。
近年来中国品牌热爱体育营销,早已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南非世界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品牌体育营销历史上的大事件。尤其是北京奥运会作为中国本土举办的盛事,吸引了不少中国品牌的入局和关注。通过这次盛会,让大家真正了解到什么是体育营销,以及怎么进行体育营销。
但在这股体育营销的浪潮之中,相比于国内的体育赛事,国际赛事似乎更受中国品牌青睐。不管是奥运会、世界杯还是欧洲杯,许多中国品牌在近十多年在国际赛事中祭出大手笔赞助费用,一时风头无两。然而在国内的体育市场中,有些品牌出现身影的频率较低。
海内外营销力度的差别,也产生了两种声音。一方声音认为这是品牌发展战略的需要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国际大赛面向的是全球市场,而国内赛事主要还是面对国内市场。另一方声音则表示,国内体育赛事的受众基础还是相对薄弱,渗透率远没有世界杯和奥运会那么高。
对于品牌方来说,他们进行体育营销的目的可以归纳为两个——建立和维护品牌在消费者群体中的形象,或者是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也就是提升销量。
所以对于拥有庞大跨国业务的品牌来说,拥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必然是品牌的首选。然而对于那些主要面对本土市场的中国品牌来说,在国内进行的体育赛事才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以现实案例来看,根据官网介绍联想是一家成立于中国、业务遍及180个市场的全球化科技公司。那么作为聚焦全球市场的品牌,赞助全球赛事自然符合联想的策略。
除了赞助世界杯外,联想近期还官宣与F1达成了新的合作升级。从2025年起,联想成为F1全球合作伙伴及全球技术合作伙伴,并每个赛季冠名两站赛事。这大手笔,将进一步加深联想在全球市场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度。
近期先后官宣赞助世界杯和F1的联想,在国内体育赛事中其实也有不少的投入。从2021年开始至今,联想旗下品牌拯救者已经与赛事合作多年。另外在去年进行的杭州亚运会上,联想也成为了赛事官方供应商。
作为国内移动通信领域的两大手机品牌,OPPO和Vivo的赞助战略主要聚焦在海外市场,在国内体育市场鲜有身影s。从2022年起,OPPO与欧冠达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而Vivo则赞助了今年的欧洲杯、2022年的卡塔尔世界杯以及2018年的俄罗斯世界杯。
相对于在海外体育赛事上的阔绰,“蓝厂和绿厂”在国内的投入显然要相对较少。在2023年的杭州亚运会上,VIvo成为了赛事官方手机独家供应商。不过相对于这两个主品牌,这两大手机厂的旗下品牌却在国内电竞赛事中更为活跃,Vivo旗下子品牌iQOO是王者荣耀职业联赛多年的官方用机,而OPPO独立运营的品牌一加则是和平精英职业联赛的官方用机。
从业务布局来说,OPPO和Vivo的业务同样覆盖海内外。但是相当于国内市场在智能手机领域的高饱和状态,在国际市场大举出击,开拓欧美等海外市场对于OPPO和Vivo下一阶段的增长更为重要。所以我们也能够看到OPPO和Vivo为何在国际体育赛事的投入,要远高于国内市场。
这就可以解释前文,品牌进行体育营销的两个主要目的——打响品牌和提升销量。不管是联想,OPPO,还是Vivo,都会根据自己的战略进行调整。
从职业联赛的角度来看,国内的三大球联赛尤其是以中超和CBA为首的职业联赛,仍然处于职业化发展的早期阶段,与国外发展成熟的职业赛事有着不少的距离。因此对于赞助商来说,他们需要衡量广告的投入产出比。
尤其是近几年,国足以及男篮的成绩都不太能拿得出手——中国足球因为此前的“假赌黑”事件正在经历重建,中国男篮连续两届缺席奥运会,陷入低谷期。这一系列的影响,最终导致不少品牌在考虑赞助国内赛事时会更加谨慎。
加上体育赛事在国内受众的渗透率还有待提升。对于品牌方来说,他们希望通过赞助赛事提升品牌曝光,从而在受众群体中提升知名度。如果看赛事的观众少了,对于品牌方来说也是一笔账面上的损失。
此外,在体坛经济观察看来,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本土IP赛事矩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在本土赛事中体育营销的“投入钱景”。目前全球知名体育城市都有自己的知名IP,例如巴黎、伦敦以及纽约等均拥有众多IP赛事,其强大的赛事影响力吸引了众多品牌方的参与。
对于不少有实力的品牌方来说,他们会愿意投入更多的金钱和资源在那些的体育赛事当中,以便彰显自己的品牌实力,以及寻求最大化的营销效果。
但好消息是,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见证了国内体育赛事市场的跃升。不管是WTT中国大满贯还是中国网球公开赛,都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而这两个赛事也迎来了不少赞助商的参与。以中国网球公开赛为例,中网采用了“1个首席+3个钻石+8个白金”的赞助商模式,还有10个合作伙伴,今年在商业收入方面非常可观。
随着中国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持续升温,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的品牌会把预算投入到国内的体育市场当中。
在体坛经济观察看来,中国品牌不断出手赞助国际体育赛事,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防止竞争品牌对这些赛事进行赞助。众所周知,体育营销其中有一条很重要的规则就是排他性。
在体育营销领域,品牌方有多种方式来衡量其投资的回报率。其中,最重要的是体育赞助能给品牌带来的排他性。一方面在于以奥运会、世界杯以及欧洲杯为首的体育赛事往往都是稀缺的赞助标的。
而这些赛事都会遵循排他性的原则。对于一些品牌来说,他们往往会主动出手抢先拿下这些赛事,避免让竞争对手抢过自己的风头。伊利和蒙牛就是典型的一对例子。
在今年的巴黎奥运会上,蒙牛是国际奥运会TOP级别的赞助商,因此就相当于“挤掉”了伊利的曝光空间。但反过来说,伊利也通过出色的“伏击营销”技巧,例如签下鲁豫以及签下众多运动队和运动员,从侧面应对这场营销战役。
从官方层面来看,体育营销的权益虽然是排他的,但仍然有许多渠道可以让许多竞争品牌出现在赛场内外。因此品牌与品牌之间的“斗法”也是每次大赛的看点之一。
不过作为付出了真金白银赞助赛事的赞助商,他们的营销权益和渠道依然非常丰富。与其他品牌购买广告或者赞助运动员不同的是,官方赞助商才拥有与赛事方直接合作的专属权益。例如在巴黎奥运会赛前的火炬传递环节,蒙牛便拥有此权益,邀请了汤唯、赵露思和杨紫等明星参与火炬传递。
是否决定出手赞助一项国际体育赛事,对于不同的品牌方来说很难一概而论。每个行业和每个品牌有其独特性,他们面对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环境也不完全一致。
比如汽车品牌比亚迪,在国内销量方面已经处于全面领先的地位,许多消费者都已经了解和知道这个品牌了。若在此时,比亚迪再大举赞助国内体育赛事,对于他们来说,这笔钱或许并不“划算”。叠加比亚迪品牌的“出海”战略,于是乎赞助国际体育赛事成为了他们的最佳选择,也造就了今年比亚迪先后赞助欧洲杯和美洲杯的局面。
尽管不同品牌的策略有所不同,但始终遵循一条黄金定律——拥有稀缺性和高价值的体育赛事,总是会受到所有品牌方的欢迎。国内的体育赛事,依然需要在这两个维度不断发展,才能吸引更多品牌方的“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