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文旅厅:发展水上文体旅研学旅游组建水上文体旅研学旅游联盟发挥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组建水上文体旅研学旅游联盟,打造南宁“户外拓展之旅”、桂林“文化体验之旅”、柳州“工业科技之旅”、北海“海洋探索之旅”4类主题水上文体旅研学旅行基(营)地,创建2个以上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整合推出4条主题研学线路和课程服务包,举办亲子体验、水上运动夏令营、训练营等活动。联合国家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国内相关体育高等院校开发水上运动研学培训课程。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研学基地、协会、俱乐部、运动培训机构等开展水上运动教学、安全知识普及和运动技能培训等活动,探索定制化课程和探究式学习模式。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发展广西水上文体旅装备 拓展消费新场景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包含4大板块,17条主要内容,内容包括创建2个以上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发展30家以上水上文体旅休闲拓展俱乐部,开发如“游船+研学”等沉浸式、体验型特色产品等。创造更多新型旅游体验场景,沉浸式、体验式消费新空间,进一步激发文体旅消费潜力。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办发〔2023〕36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桂政办发〔2023〕79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激发文体旅消费潜力,加快构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总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充分发挥广西绿水青山、江河湖海资源优势,着力推动广西“旅游+文化+体育+N”产业链发展,持续激发文体旅市场活力、释放文体旅消费潜力,加快推进世界旅游目的地和文化旅游强区建设。到2026年,培育打造水上文体旅星级体验基地12个以上;成功培育1家水上文体旅装备制造龙头企业,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达到10亿元,带动零部件及售后市场等配套服务产业综合年营业收入超50亿元;发展“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打造3项以上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一流的水上运动品牌赛事活动;建设完善北部湾国际邮轮母港,形成1个以上国际知名的邮轮旅游品牌,建设1条北部湾海上邮轮旅游大环线,开通东盟精品邮轮旅游航线个以上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发展30家以上水上文体旅休闲拓展俱乐部、社会团体,水上文体旅项目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50万人次。初步形成适应水上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机制和规范标准,形成较为完善的水上文体旅产品和服务体系,水上文体旅消费场景和业态实现集聚化、可持续发展。
1.科学布局水上文体旅体验基地。深入对接全区发展战略,构建“6+12+N”水上文体旅体验基地布局,形成重点突出、优势显著、区域联动的发展格局。以南宁、柳州、桂林、北海、防城港、钦州等6个城市为重点,打造12个以上水上文体旅星级体验基地,辐射漓江、桂江、左江、右江、邕江、郁江、红水河、黔江、浔江、西江、平陆运河以及有关内湖、沿海区域。各市结合水上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需求,整合现有存量资源,对符合条件的旅游、客运码头进行改造提升,配套运动休闲、餐饮购物、展会演艺、环保安全等服务功能,发挥设施综合效应。(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水利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园区办、市场监管局,广西海事局,各市人民政府)
2.推进基地建设运营标准化。梳理水上文体旅装备、设备、消费品、基地建设运营等领域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情况,查缺补漏,及时推动地方标准制(修)订和发布,促进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调一致、衔接配套。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半岛·体育官网,支持广西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参与国家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完善水上文体旅体验基地标准化体系,重点围绕设施服务、产品创新、品牌营销、绿色低碳、运营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统一规范,提供露营度假、运动体验、美食购物等服务,打造景区式水上文体旅基地。按照“基地+”、“+基地”模式,促进基地与周边交通、景点、餐饮、购物、娱乐等融合发展。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多渠道合作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地建设、运营,推广管办分离、公建民营等运营管理模式。(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交通运输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市场监管局、园区办,广西海事局,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各市人民政府)
3.发展水上文体旅绿色装备制造。积极融入广西“19+6+N”现代化产业体系,瞄准高端、智能和绿色等方向,发展壮大水上文体旅装备制造产业。依托新能源汽车、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等共性技术和产业基础,提升文旅设备水平,加强水上文体旅绿色装备制造业、游乐先进装备、沉浸式体验设施等高端文旅装备及智慧旅游系统、检测监测平台的智能化、高端化、成套化研制及更新提升,构建产品配套、软硬协同的产业生态,推动水上文体旅装备制造技术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提升能源、资源、环境管理和综合利用水平,建设一批绿色智能制造工厂。发展水上运动休闲器材、竞赛装备器材、智能虚拟训练设施、水上电动智慧载体、安全保障装备等类型产品,重点打造电动冲浪板(竞技类和休闲类)、电动水翼板、电动趴板、智能电动游艇、电动模块化器材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绿色装备品牌。开发金属、复合材料、动力电池等回收利用方法,推动水上文体旅装备拆解处理与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体系建设。(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各市人民政府)
4.深化水上文体旅绿色装备研发合作。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支持与国际知名水上运动装备企业开展合作。加强水上文体旅智能装备前瞻性技术布局,支持由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新材料、新能源、水上智能穿戴装备、水上智能运动平台等研发,推进水上智能载体、水上无人驾驶、水上智能训练系统产研一体化发展。加强跨界融合,提升水上运动装备外观创意设计水平,鼓励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支持南宁打造水上文体旅装备体验总部基地、柳州打造水上文体旅装备制造基地。支持柳州联合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建立国家级水上运动器材装备研发中心、国家运动装备重点试验室、国家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整合资源激活广西旅游装备产业创新研究院产业创新平台。(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各市人民政府)
5.培育装备制造与体验服务龙头企业。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并购、合资合作、专业化重组和战略合作等方式,提升技术、品牌、专利等关键领域竞争力,引进培育投资超1.5亿元的文体旅装备产业项目。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重点培育一批文体旅行业领军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支持有资质的单位在北海打造海上船艇大数据指挥中心,完善海上船艇及水上运动等项目监管体系,自治区相关扶持政策、资金优先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倾斜。加大招商力度,引进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入驻中国—东盟健康运动产业园、中国—东盟(柳州)旅游装备制造产业园。(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园区办,各市人民政府)
6.构建水上文体旅绿色装备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在技术、标准、资金、人才方面的优势和中小企业在产业创新、补链强链稳链中的支撑作用,重点围绕水上电动板类、智能游船游艇、水上智慧商业载体,推动形成电机、电池、驱动控制、材料、充换电配套等先进装备制造及产品回收循环利用等现代化特色产业链,不断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引导中小微企业深耕细分市场,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支持水上文体旅服务企业连锁经营。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向运营、服务延伸发展,与旅游企业联合开展装备融资租赁试点,实现生产和服务互相带动。推进数字技术覆盖水上运动休闲全场景、全流程,丰富水上运动赛事线上直播、水上运动电竞等数字内容,培育水上运动休闲数字化产业链。(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广西旅游发展集团,各市人民政府)
7.丰富水上文体旅赛事活动。借赛兴业、以赛促产,打造一批“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设立国际水上运动赛事南宁站点,加快“赛事+”服务产品研发,促进水上文体旅赛事与购物、餐饮、住宿、景点、演艺等旅游功能融合,围绕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等重点城市,推出“山水畅游之旅”、“柳江狂欢之旅”、“绿城运动之旅”、“滨海浪漫之旅”等水上文体旅线路,打造现象级文体旅项目。支持举办动力冲浪板、帆船、水上摩托艇等3项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一流的水上运动品牌赛事,做大做强桨板、蹼泳、帆板、风筝板、皮划艇、海钓、尾波冲浪等相关国内重大水上运动赛事,挖掘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培育10项水上文体旅自主赛事品牌。(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商务厅,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旅游发展集团,各市人民政府)
8.发展水上文体旅研学旅游。发挥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组建水上文体旅研学旅游联盟,打造南宁“户外拓展之旅”、桂林“文化体验之旅”、柳州“工业科技之旅”、北海“海洋探索之旅”4类主题水上文体旅研学旅行基(营)地,创建2个以上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整合推出4条主题研学线路和课程服务包,举办亲子体验、水上运动夏令营、训练营等活动。联合国家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国内相关体育高等院校开发水上运动研学培训课程。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研学基地、协会、俱乐部、运动培训机构等开展水上运动教学、安全知识普及和运动技能培训等活动,探索定制化课程和探究式学习模式。(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海洋局,各市人民政府)
9.构建水上文体旅消费新空间。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丰富文旅产品、业态、场景和服务。利用水上文体旅装备促进旅游体验迭代更新,鼓励景区、度假区、公园、风景名胜区、水利风景区、乡村旅游区、商业综合体打造水上文体旅体验空间,整合购物、美食、展演、住宿、儿童游乐等资源,发展水上市集、水上剧场、水上酒店、水上餐厅、水上书屋等新业态,拓展“老景点+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文体旅消费场景。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拓展近海游船旅游航线,构建北部湾海上旅游大环线(北海涠洲岛—北海冠头岭—钦州三娘湾—防城港白沙湾),拓展北部湾海上消费新场景。加快免税店落户北海,推进冠岭港湾旅游综合体、北海国际客运港等区域打造特色商业,进一步提升北海文化品牌特色。加快“游艇+”消费服务产品研发,结合涠洲岛·南湾鳄鱼山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北海银滩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冠岭水上文体旅体验基地等推出近海、海岛游艇旅游产品,开通北海—涠洲岛低空旅游航线;以北海银滩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依托,以北海银滩高星级酒店群为核心,逐步拓展形成“星级酒店+亲子酒店+特色民宿+主题露营”多元住宿体系。加快AR/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新技术在水上休闲体验方面的应用,打造“实体体验+虚拟体验”沉浸式体验空间。(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商务厅、水利厅、林业局,广西旅游发展集团、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广西文化产业集团,各市人民政府)
10.培育邮轮旅游经济发展新动能。完善北部湾国际邮轮母港综合旅游服务配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海上休闲运动产业,健全邮轮旅游产业链。开辟东盟国家精品邮轮旅游航线。推动北海与亚洲邮轮联盟和中国—东盟邮轮旅游发展联盟等平台合作,联合国内外邮轮港口和邮轮企业开辟“一程多站”式国际邮轮旅游航线。(责任单位:自治区园区办、文化和旅游厅、交通运输厅、国动办、海洋局,广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广西海事局,南宁海关,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北海市人民政府)
11.点亮水上文体旅夜间经济。推进水岸空间改造提升,促进景观建筑、传统场景、业态植入与夜游文化有效融合,完善夜间照明、停车场、公共交通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夜间休闲艺术街区、消费集聚区。依托北海银滩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冠岭港湾旅游综合体打造海滩夜间集市,开发灯光秀、海滩音乐会、露天餐吧、沙滩露营等夜游项目。以水上文体旅体验基地及旅游码头串联构建夜游、夜市、夜展、夜秀等主题场景,推出“百里秀美邕江”、“两江四湖”、“百里柳江”、“百里运河”等水上夜游主题线路,开发“游船+美食”、“游船+文娱”、“游船+研学”等沉浸式、体验型特色产品,培育商圈潮购、街巷漫游、文艺展演、美食品鉴等夜间消费业态。(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商务厅、水利厅、发展改革委,广西海事局,广西文化产业集团,各市人民政府)
12.构建水上文体旅产业服务体系。组建装备制造、教育培训、景点景区、餐饮住宿等上下游产业联盟,参与水上运动赛事、旅游线路、体验产品开发。以南宁、柳州、桂林、北海、防城港、钦州为试点,探索发展水上文体旅装备融资租赁,规范水上文体旅设备租赁运营管理。引导社会力量建设水上文体旅装备综合服务平台,提供装备租赁、物资供应、维护保养、产品交易、评估评价等“一站式”服务。探索建立电动冲浪及相关水上运动的“运动银行”制度、居动数据平台和消费激励机制。推进旅游、游艇码头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做好与城市公共转运、处理设施的衔接,促进旅游、游艇码头环保设施高效稳定运转,确保污染物得到合法合规处置。(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交通运输厅、体育局、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海洋局、生态环境厅、园区办,广西海事局,各市人民政府)
13.推进水上文体旅培训基地建设。支持柳州打造水上文体旅培训总部,南宁、桂林、北海、防城港、来宾建设水上文体旅培训分部,开展运动培训、装备租赁、装备展销、维护保养、体验服务等方面教育培训。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培训机构落户广西,规范培育一批自主品牌培训机构。支持文体旅装备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俱乐部社团等建立水上运动培训基地,组建水上运动企业队。建立水上运动教育培训体系,组织开展相关水上运动培训和资质认证。鼓励区内外相关体育专业高等院校、有条件的学校与文体旅装备企业合作,试点开设水上运动培训课程和特色体育项目,引进专业机构为体育课外训练和竞赛提供指导。(责任单位:自治区体育局、教育厅、文化和旅游厅,各市人民政府)
14.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围绕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结合节假日、暑期等时间节点,联合运动协会、俱乐部联盟、文化和旅游企业、金融机构、电商平台、新媒体平台等开展水上文体旅消费推广活动,举办电动冲浪体验、智能游艇旅游推介会、试玩试驾等活动。加强北海“海丝始发港”旅游形象推广,将北部湾国际邮轮母港打造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的核心邮轮旅游集散港和始发港。加强与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合作,扩大广西水上文体旅品牌影响力。发挥体育明星和运动达人带动示范作用,传播水上运动休闲文化,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参与。(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商务厅、广电局,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各市人民政府)
15.促进开放合作交流。组建行业协会团体,建立数据合作交流机制,推进行业数据汇聚、整合、共享。开展“请进来、走出去”国际交流合作计划,引进国内外知名水上运动俱乐部在广西设立总部或分部基地,建设水上运动人才培训国际合作平台,扶持壮大一批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水上运动俱乐部、社团。加强与世界冲浪联盟、国际摩托艇联盟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的行业合作交流,积极拓展合作渠道,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国际水准专业人才。深化与国家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滑水潜水摩托艇运动联合会等国内水上运动相关组织在沟通信息、赛事会议、业务指导、名额互换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拓展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在技术研发、产业链、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加强与高校、专业培训机构、康复机构等交流,开展体验服务、赛事调研等合作。(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商务厅、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外事办、市场监管局、发展改革委,各市人民政府)
16.完善行业管理机制。以南宁、柳州、桂林、北海、防城港、钦州为试点,建立健全水上文体旅体验基地建设、运营、装备租赁管理、水上休闲服务等方面的运营管理机制,出台一批先进适用的行业管理办法和运营服务标准。充分利用好北海侨港客运码头数智港航一体化试点项目等智能化平台,实现对海上船艇及水上运动等项目的智能化监管。简化大型活动审批流程,对同一场地举办相同内容的多场次大型活动,且活动为相同主办方和参展商的,实行提前备案、1次许可。推动多部门建立协同机制,完善一站式服务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市场监管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园区办,广西海事局,各市人民政府)
17.加强安全保障。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水上文体旅规划与其他涉水规划衔接,保障水上文体旅事业和其他涉水事业持续、协调、安全、健康发展,加强对水上文体旅项目和赛事的安全监管,健全体育赛事活动“熔断”机制。开展水域安全评估,充分听取其他涉水部门、行业意见,制定水上游乐安全设施、人员安全保障等实施细则。严把质量和市场准入关口,强化装备、设备检验等机构的技术支持保障。强化政府属地责任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施消防安全“自知、自查、自改”和公示承诺制,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抓好重点场所单位、重要时间时段的安全管理,强化事故灾害防范应对措施。结合现有水上应急管理和指挥体系,进一步完善水上文体旅应急管理和指挥体系建设,增加水上应急救助资源,优化专业应急处置力量配置,完善水上应急联动机制,发展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立志愿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开展群众性自防自救工作,加强搜救经费、应急装备和应急物资保障,提升水上游乐应急处置能力。(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应急管理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公安厅、市场监管局、园区办、海洋局,广西海事局,广西消防救援总队,各市人民政府)
发挥自治区党委文化和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重大事项、解决重大问题。深化主体责任、工作推进、考核评价、督导问责机制建设,推动形成水上文体旅产业发展合力。(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文化和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全面落实促进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用地政策,依法依规保障项目合理用地需求。支持通过低效土地再开发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方式增加建设用地供给。鼓励广西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市场化,设立子基金投资广西水上文旅装备产业,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设立广西水上文旅装备产业子基金。用好“重大产业项目贷”、“招商贷”、“文体旅康养贷”、“外汇贷”、“创业担保贷”等金融工具,支持水上文体旅企业和产业项目发展。引导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优化信贷管理,丰富信贷产品,支持水上文体旅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责任单位:自治区财政厅、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自然资源厅,自治区党委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广西旅游发展集团,各市人民政府)
围绕可利用的江河、湖泊、海滩海域等自然资源,在符合自然保护地、重要湿地、生态保护红线、河道行洪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管控要求和项目准入制度的前提下,依据自然保护地相关规划和重要湿地相关规定划定合理区域开展自然资源向水上运动开放试点,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开展水上运动监管制度。加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参与者、管理者和活动其他各方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绿色旅游,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和旅游发展相统一。(责任单位: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林业局、自然资源厅、水利厅、海洋局、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各市人民政府)
突出“高精尖缺”人才导向,落实人才激励扶持政策。建立水上文体旅教学培训高级人才智库、中青年人才库,纳入全区优秀人才支持领域统筹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广西高等院校开设智能电动冲浪板相关专业,组建水上运动竞技职业学院,与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开展赛事运营、赛事监督和裁判员的专项培训,加强水上运动员退役转岗培训,培养一批培训管理、赛事运作、制造研发、安全救援等复合型水上运动专业人才。加强职称评定、职业技能评价、人才返岗等政策支持,落实好各项就业、社会保障政策。(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各市人民政府)
自治区党委文化和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和跟踪督促,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自治区各有关单位要立足职能职责,细化出台配套工作措施,高效抓好落实。各市县要落实属地责任,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文化和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