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育场 “活” 起来为健康中国赋能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28日讯闪电体育消息,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数据振奋人心,全国共有体育场地 484.17 万个,体育场地面积达 42.3 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3 平方米。这些数字像春天里冒出的新芽,让人对全民健身充满了期待。不过场地建好了,怎么让它们真正“动”起来,这才是关键。
在不少城市的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中存在一个通病,虽有看似完善的方案,执行过程却不完全尽如人意。比如有的学校开放时间定在清晨 5 点到 7 点,这一安排脱离了上班族和学生的实际作息,确实存在优化空间。但我们也理解,学校在开放场地时面临着诸多实际困难,既要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又要承担安全管理责任;既要考虑设施维护成本,又要应对可能出现的扰民问题。这些现实考量都让学校在开放决策时慎之又慎。
这“锅”不能只让校方背,要让体育场地真正“活”起来半岛·体育官网,需要构建多方协同的良性机制。城市管理者肩负着协调公共资源、服务民生的重大职责,在体育场地开放的问题上,应发挥主导作用,让场地开放能与民众需求有效对接,免得造成资源错配、利用效率低下。围绕全民健身的一系列配套问题如健身群众人身安全、体育场地环境保护、运动健身相关带动衣食行的消费等等,都需要系统谋划和统筹推进。
当然,学校也需要主动去创新管理方式,不能畏难而退。探索智能预约+信用管理模式,与社区建立共管机制等等方法,也能有效提升场地场馆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最重要的是,全民健身的参与者们也要自觉做到:遵守规则,配合管理,爱护设施和环境,才能彼此舒适,赋予全民健身良性循环的氛围。
体育场地开放,绝不是为了应付数据指标,而是为了实实在在推动全民健身,增进民众健康福祉。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以及三年健康行动的持续开展中,让体育场地 “活” 起来,是实现全民健身目标的必然要求。
通过管理者的科学规划、学校的创新管理、居民的文明使用,才能让校园体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这不仅是对健康中国战略的积极响应,更是对“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生动实践。让我们携手努力,让每一处体育场地都成为全民健身的活力源泉,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